我國近年來受生物制藥技術發展、海外資本涌入、人才大批回歸等綜合因素的多重驅動,生物醫藥產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。業內預計到2021年生物醫藥產業將達到3269億元的市場規模,到2025年市場規模則或將超過5000億元。在此背景下,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山東等多地紛紛發力,聚焦生物醫藥產業領域,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,千億級產業集群或加速崛起。
北京
《北京城市總體規劃(2016年-2035年)》“四個中心”功能建設提出做大生物醫藥基地的要求,多地已發布相關規劃。其中,經開區將生物技術與大健康產業作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,產業產值在北京市占比連續五年超過50%。為加快創新發展,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加快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》指出,要打造千億級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集群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具備人才、科技、政策等條件外,北京還在土地出讓方面同樣不遺余力的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。數據顯示,在北京市2019年工業用地成交情況中,總計共成交28宗,出讓面積接近117公頃,總成交額超過16億元,其中12宗的成交對象為生物醫藥產業?梢姳本┦袑τ谏镝t藥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。
上海
在生物醫藥領域,上海市發布的《關于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特色化發展的實施方案》指出,重點建設定位清晰、特色鮮明、配套完備、綠色生態的“1+5+X”生物醫藥產業園區。到2022年,本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共推出可用空間近12500畝,物業630萬平方米,實現制造業總產值超過1700億;到2025年,共計推出可用空間近26000畝,建成1個千億級園區。
廣東
日前,《廣東省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(2021—2025年)》(下稱《行動計劃》)正式發布,對于未來五年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作了明確規劃。從規劃來看,到2025年,廣東要實現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模、集聚效應、創新能力,以及體制機制、服務體系、市場競爭力達到至高水平,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。
在產業規模方面,力爭實現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,形成2個千億級產業園區;在產業結構方面,進一步優化,培育發展銷售收入超千億的龍頭企業1家,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%;在產業創新能力方面,爭取建設1家國家實驗室或分支機構、5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、獲得有效發明專 利量超過1.5萬件;在產業發展生態方面,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定點使用新療法。
山東
今年7月份,山東省濟南市發布《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集中攻堅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,提出到2022年,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規模提升至2000億級,并圍繞這一發展目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,為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(文章來源:制藥站)